病例1
患者女,27岁
超声表现:外院右侧乳腺局切术后,手术区结构紊乱,回声不均,10点钟呈片状无回声区,范围约17mm×6mm,边界清,内透声号,CDFI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区域后方可见低回声,范围约10×6m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内回声欠均匀,CDFI示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本院手术后病理结果:右乳癌外院局切术后;瘤床区见少许导管原位癌残留。
病例2
患者女,33岁
超声表现:左侧乳腺局切术后,手术区结构紊乱,回声欠均,10点钟见实性低回声团,大小约13×8m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内回声欠均匀,CDFI示其内部见分枝状血流信号,PW测及动脉频谱,Vmax:26.6cm/s,RI:0.76
本院手术后病理结果:新辅助化疗后;镜下见少量浸润性癌残留。
病例3
患者女,36岁
超声表现:左侧乳腺保乳术后,手术区回声不均,4点钟可见一低回声团,范围约22×8mm,椭圆形,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病理结果:左乳肿块局切术后;(左乳)缺损区周边呈腺病改变,未见明确癌残留。
在日常临床超声工作中,乳腺肿物局部切除后再来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乳腺局切术后,1、声像图有哪些表现?2、超声检查时该如何分类?
乳腺局部切除手超声声像学特点:
1、无明确肿物残留者,手术区多以无回声区、混合回声区为主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无血流信号。
2、如果目的为活检,肿块局部部分切除,有明确残留癌者,声像图以浸润性乳腺癌表现为主,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可见血流信号,RI0.7;肿块整体切除后,手术区多以低回声区多见,少部分以无回声区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无血流信号,少部分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乳腺肿物局部切除后再就诊,超声如何分类?
在版的ACRBI-RADS指南中明确指出“经过活检证实的未经治疗的恶性病变为BI-RADSVI”;年,中国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中指出,(1)微创旋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虽然病灶已切除,超声分类为BI—RADS:6类;(2)若患者需进一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扩大切除术或尚未明确下一步诊疗方案前提下,术前超声检查可详细描述和记录切口深面腺体回声改变、术后积液及肿瘤残留情况,超声结论均提示6类,之前的肿物切除只能当成病理活检;(3)患者或临床医师明确不再进行外科处理,此时的超声检查仅发现结构扭曲且考虑为术后改变所致,可提示为BI—RADS:3类;(4)病理结果为良性,近期复查超声若术区仅发现结构扭曲改变,可提示BI—RADS:2类。若乳腺未见明确病灶,可提示BI—RADS:1类
编辑:*洁
审核:李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