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截图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mmHg,死亡风险降低10%-15%,脑卒中风险降低35%,冠心病风险降低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将血压控制在那个范围比较好呢?
影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提醒:在临床上,对不同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的控制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轻度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通过一定的方式降血压尽量控制在/80mmHg以内是最好的;对于血压已经超过/的严重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来将血压控制在/90以下;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血管的老化,想要恢复到更好的状态比较难,但也要尽量控制在/90mmHg以下,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指南》。《指南》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医院转诊。医院确诊的及接收的上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应及时将有关信息推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及时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管理目标是降压达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指南》对管理对象、诊疗关键点、血压测量和诊断标准等也做出明确指示,具体内容如下: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截图
一
管理对象
年龄≥18岁的成年高血压患者。二
诊疗关键点
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较年新增)、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90mmHg为界,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基层高血压转诊五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孕产妇(较年新增)。
三
血压测量
除注意测量方式、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外,主要强调2点: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
每次门诊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随访期间如果首次测量</90mmHg,则不需要额外测量(较年细化)。
四
诊断标准(较年无明显变化)
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截图
往期精彩:版影像人员使用说明书
注意啦!做MRI之前,请把钱都掏出来!
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这些检查是女性的“护身符”!
洗澡差点“冷”死、脾脏“漂移”……十大奇葩病例出炉!
诺奖第八次授予病*猎手——丙肝,患者需要做哪些影像检查?
有个影像医生男朋友是不是跟没有一样?
“你在影像科工作啊,那你免费帮我拍个CT吧”影领
诊断中心
诊断中心以拔尖的医学专家、高端的设备、严格的质控体系和优美的环境为受检人群提供超声、磁共振、CT、X光等人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