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榕情觅意中华乳腺肿瘤论坛福州站云论坛纪实
TUhjnbcbe - 2020/11/22 4:32:00
北京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pf/a_4782762.html

年6月6日,“榕情觅意——中华乳腺肿瘤论坛福州站云论坛”如期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主任委员、医院邵志敏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医院刘健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医院宋传贵教授共同担任名誉主席,医院余科达教授与中国医院徐莹莹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福建医院傅芳萌教授与张捷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中华肿瘤学会乳腺学组的青年委员们通过云端相聚的方式,交流学术进展、辩驳学术议题,并与万余名同道共同分享诊疗理念,共同促进我国乳腺肿瘤领域的积极发展。

主席致辞

邵志敏教授在会议中表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成立十余年,在其担任主委期间,着重致力于培养青年医生、开辟学术交流平台。相信只有通过对青年医生的不断培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我国肿瘤和乳腺癌治疗的重担,也能够与国际接轨,甚至超过国外的诊疗水平。中华乳腺肿瘤论坛已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希望这样的平台能够为乳腺肿瘤领域的青年才俊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刘健教授作为本次会议东道主,对大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为福建的年轻专家传经送宝,希望在疫情过后,大家可以不止在线上,更能够到三坊七巷走一走,有机会相聚在有福之州,共同交流探讨乳腺肿瘤的学术话题。

环节一:ASCO专场ASCO乳腺癌研究进展速递

医院邵彬教授系统梳理并分享了本次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乳腺癌领域的多方面研究进展。

首先,聚焦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在这个部分,最重磅的当属中国自主原研TKI类药物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PHOEBE研究。本次公布的PHOEBE研究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相较于对照组(拉帕替尼)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PFS(12.5个月对照6.8个月),这一数据在目前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领域尚未有其他研究超越。同时,客观缓解率(ORR,67.2%对比51.5%)、临床获益率(CBR,73.1%对比59.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1.1个月对比7.0个月)以及1年生存率(91.3%对比77.4%)等数据均明显改善。对于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吡咯替尼同样明显延长患者PFS(12.5个月对比6.9个月)。安全性方面,吡咯替尼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腹泻,总体安全性良好。由此可以证实,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HER2阳性晚期性乳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TNBC的免疫治疗,KEYNOTE-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改善PD-L1阳性(CPS≥10)患者的PFS,但其疗效获益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何平衡仍需考量。对于HR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PARSIFAL研究显示氟维司群+哌柏西利与来曲唑+哌柏西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ADA-1研究探索了ESR1基因突变情况预测AI+哌柏西利治疗的敏感性。

在ASCO早期乳腺癌部分,KAITLIN研究探索了HER2阳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辅助治疗的方案,结果显示T-DM1联合帕妥珠单抗未显著延长iDFS,辅助治疗首选的靶向抗HER2方案仍为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我国医院团队开展的SYSUCC-研究显示,TNBC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可延长患者DFS,但OS未显著延长,总体耐受性良好。TRAIN-2研究则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双靶向治疗基础上,探索了联合或不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的结果,证实新辅助治疗含蒽环方案未能提高pCR率,未改善3年的EFS和OS。此外,本次年会还公布了探讨70-基因标签MammaPrint指导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大型前瞻性MINDACT研究的长期结果。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晁腾飞教授、医院秦文星教医院*浦分院汪成教授,结合邵彬教授介绍的ASCO最新研究进展,围绕乳腺癌患者用药前的基因检测、免疫治疗方面探索以及IV期患者是否行局部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各自分享了观点与看法。

环节二:观点与争议01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盘点

医院马力教授着重介绍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新辅助治疗目的主要为增加手术机会、获取药敏信息。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当前,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

聚焦具体的研究,CTNeoBC研究证实,HER2阳性患者中pCR与预后密切相关。随后多项研究围绕妥妥双靶联合方案用于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此外,KRISTINE研究,显示新辅助TCH+P方案对比T-DM1+P方案有更高的pCR率,TDM1+P方案对比TCH+P方案有更好的安全性。

针对各项新辅助治疗方案,目前尤其需要探讨合适的方案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应适当变革、创新,治疗最终目标都应为改善患者生存。

辩题:标准妥妥双靶新辅助治疗中期疗效评估不佳的后续治疗选择

会议进入辩论部分,第一场的辩论主题为《标准妥妥双靶新辅助治疗中期疗效评估不佳的后续治疗选择》。

医院胡泓教授,他的观点为完成既定新辅助治疗方案后,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指导辅助治疗。胡泓教授在论证当中首先指出,新辅助的疗效主要还是看长期生存获益,在标准化疗+妥妥双靶新辅助过程更换方案尚不明确是否能给患者带来额外获益。同时,临床影像学的评估结果可能并不准确,提前更换方案可能使部分患者不能从原本标准后续疗程继续获益。第二层面,既往已有研究显示新辅助疗效不佳,更换方案疗效仍然可能不佳。

大连医院徐岭植教授代表反方,给出了“标准妥妥双靶新辅助治疗中期疗效评估不佳,后续应积极调整新辅助治疗方案,继续尝试潜在有效药物”的论证观点。徐岭植教授首先解析了本次辩题“标准妥妥双靶新辅助治疗中期疗效评估不佳”,指出这类患者临床疗效不佳、远期生存数据差;病例残留负荷大、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低、T-DM1与妥妥双靶存在交叉耐药机制。由此,调整新辅助治疗方案、继续尝试潜在有效药物体现了新辅助治疗的初衷。可以考虑的策略一为序贯含蒽环类方案,TOP2A基因扩增状态或可作为潜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策略二为调整化疗联合TKI±曲妥珠单抗,术后继续TKI±曲妥珠单抗或换用ADC药物强化;策略三为更换ADC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上策略可能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医院陈翱翔教授、中医院方仪教授、医院罗婷教授与浙江大医院陶思丰教授针对这一议题,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对方案选择分别予以了补充和讨论。

02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进展

医院李俊杰教授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进展”为题展开分享与探讨。

李俊杰教授首先提出,不管在新辅助还是辅助治疗阶段,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都是基石性药物。针对三阴性患者的辅助治疗有两种策略正在不断完善,一种就是将蒽环类和紫杉类用到极致,通过剂量密集的梯度去尝试,特别是相对来说有一定肿瘤负荷的三阴性的患者,是当前治疗的一个首选。另一种策略就是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或者说考虑能否在蒽环类和紫杉类的基础上再加用一个新的化疗药物,在没有靶向药物的时代能够进一步的改善预后,而走在最前面、当前与这两类药物方案最为密切的或许就是卡培他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诊疗发展趋势,肯定不会是化疗方案的不断叠加。当前随着PD-1/PD-L1等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不断问世,相信新型药物对三阴性患者预后的改善必将大于化疗剂量调整或者联合方案的改善。

最后考虑三阴性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针对新辅助治疗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pCR率和改善整体患者的预后。由此在临床治疗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就要考量到是足疗程使用,还是根据不同的肿瘤退缩模式进行辅助阶段的强化或者说降阶梯的治疗。

当然,考虑到以上这些治疗选择,当前的研究重点是能否有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好的预测模型去筛选出能够从紫杉联合铂类等新辅助方案中更为获益、可能获得pCR的患者来进行这样一系列的新辅助的治疗。

辩题: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是否需要联合卡培他滨

围绕这一议题,浙江大医院周美琪教授给出了“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需要联合卡培他滨”的意见。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率高预后差,需一种有效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治疗手段。邵志敏教授团队FUTURE研究绘制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图谱,提出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而在辅助治疗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DFS/DDFS,安全性良好。对于联合卡培他滨的方式,一方面同时联合,辅助化疗同时联合卡培他滨提高DFS;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异时联合,即在(新)辅助化疗后联合卡培他滨提高DFS。不过,不建议根据新辅助疗效评价选择性使用,对于TNBC新辅助化疗pCR率低,按CREATE-X模式选择,强化治疗完成率低,并非优选方案。

反方医院齐晓伟教授则认为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未必联合卡培他滨。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首先,复发风险不同决定未必一定联合卡培他滨,TNBC辅助治疗策略需要根据肿瘤负荷等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给予个体化方案,其中有部分患者可豁免化疗或减免化疗,无需联合卡培他滨,对于需要强化治疗的人群,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从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中获益更多,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从卡培他滨序贯节拍化疗方案中获益更多;其次,内在亚型不同决定未必一定联合卡培他滨,TNBC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亚群的生物学特征各不相同,未必一定对卡培他滨敏感;第三,强化手段多样未必一定联合卡培他滨,在精确分型的基础上实施TNBC精准治疗是研究热点和方向,TNBC辅助治疗未必一定需要联合卡培他滨。

医院江一舟教授、中医院刘洁琼教授、医院李爽教授与哈尔滨医院许守平教授在辩论后积极参与了讨论环节,针对这一辩题各自阐述自己支持的观点,分享诊疗理念。

环节三:热点问题投票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更多从事乳腺癌治疗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讨论,也为了更直接、全面地反映业界观点,此次论坛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一项互动环节。

在傅芳萌教授与医院吴凡教授的主持下,论坛展示了三份诊疗病例,并罗列了可选择的治疗方案,邀请观众通过扫码投票,选出最认可的选项。同时,十余位乳腺癌领域专家各抒己见,根据病例详情给予详细的诊疗推荐意见。

专家与观众意见的交锋,引发了线上热烈的讨论。更重要的是,这一环节将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多种思考直观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给予所有与会嘉宾以深深的启迪。

大会总结

宋传贵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可谓内容详实,从很多层面对当前乳腺癌领域的热点诊疗问题予以讨论交流,包括ASCO最新进展、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模式、妥妥双靶治疗中评估不佳患者的后续治疗等,为大家提供了深刻的讨论意见,同时也特别感谢邵志敏教授对于青年医生成长的殷切期望以及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余科达教授和徐莹莹教授带领青年学组展现出的魅力,感谢大家对于福建同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榕情觅意中华乳腺肿瘤论坛福州站云论坛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