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来源
王杰,王昕,王文彦,刘嘉琦,邢泽宇,王翔.
中华肿瘤杂志,,38(7):-.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4月临床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例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行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物局部切除术至SLNB间隔时间为1~91d,平均18.3d;术前肿块直径0.2~4.5cm,平均1.8cm。
结果全组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42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测阳性,准确性为97.6%,灵敏度为95.0%,假阴性率为5.0%,特异度为%,假阳性率为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局部切除术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乳腺肿物活检后选择适当示踪方法,行SLNB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正文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作为传统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价乳腺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已替代ALND,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方式。有研究显示,SLNB的检出率可超过97%,假阴性率低于10%。对SLNB阴性的患者,行ALND与未行ALND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因此,SLNB阴性的患者避免了ALND及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包括感觉异常、淋巴水肿和关节活动度异常等)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乳腺肿物活检术后对乳腺癌患者SLNB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敏感度等指标是否有显著影响,目前尚无相关指南和标准临床参考。欧美国家由于术前穿刺的普及较少遇到乳腺肿物活检术患者,而我国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仍首选肿物活检代替穿刺,因此,此类患者是否可行SLNB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乳腺癌肿物活检术后行SLNB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年1月至年4月行SLNB的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1岁,平均43.1岁,肿瘤术前分期为T1~2N0M0,SLNB前均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原发肿瘤分期为T1期例,T2期39例。肿物局部切除至SLNB间隔时间为1~91d,平均18.3d;其中间隔时间为1~6d者22例,多为术中冰冻病理提示为恶性者;间隔时间7d者例,多为石蜡病理提示为恶性者,患者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前肿块直径为0.2~4.5cm,平均1.8cm,均为单发。肿块位于左侧例,右侧93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例,外下象限28例,内上象限39例,内下象限13例,中央14例。组织学分型为浸润性导管癌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原位癌11例,其他类型29例。例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方式为保乳手术例(SLNB者例,SLNB+ALND者19例),改良根治术75例(SLNB者52例,SLNB+ALND者23例)。依据乳腺癌诊疗规范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2.SLNB:亚甲蓝2ml,于术前15~20min患侧乳晕或外上象限皮下注入;纳米碳混悬注射液1ml,于术前15~20min患侧乳晕或外上象限皮下注入;锝-99m标记的右旋糖酐,于术前2h沿切检残腔周围分4点皮下注射;或采用联合示踪法标记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术中寻找染色淋巴结,或用γ射线示踪仪确定腋下SLN位置(以射线强度指数超过为阳性),切除标记的SLN送冰冻病理检查评估。术后SLN常规采用连续石蜡切片(平均厚度3~4μm)检查。
3.SLN技术评价标准:参照美国Louisville大学SLN技术评价标准,假阴性定义为SLN未发现肿瘤转移,但非SLN病理检查发现肿瘤转移;真阳性定义为SLN发现肿瘤转移,伴或不伴腋窝其他淋巴结转移;真阴性定义为SLN及腋窝其他淋巴结病检均为阴性。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SLN检出情况和并发症:全组例患者中,共检出SLN枚,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例患者检出阳性SLN。例患者均成功检出SLN,检出率为%。42例患者行ALND,19例患者SLN病理检测阳性,其中单纯SLN转移12例,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为5.0%(1/20),准确性为97.6%(41/42),灵敏度为95.0%(19/20),特异度为%,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1例,为45岁女性,肿物位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发现6枚SLN且未见转移癌,行ALND后,发现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2.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SLN转移有关(P0.05);原发肿瘤分期、原发肿瘤位置、手术至SLNB间隔时间、染色方法和病理类型与乳腺癌SLN转移均无关(均P0.05,表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SLN转移有关(P0.05,表2)。
讨论SLN为乳腺癌肿瘤区域淋巴结引流第1站,可代表整个腋窝淋巴结状态,目前已逐渐被接受为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标准方法。有研究显示,SLN阴性免除ALND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情况与接受ALN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价SLNB成功的2个重要指标是SLN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术前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评估、术者的手术经验和示踪剂的选择等均为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SLN检出率为%,例患者共检出枚SLN,每例患者检出淋巴结平均为4.2枚。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示踪剂的检出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示踪剂注射不同部位,其SLN检出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乳晕区皮下或切检残腔周围皮下注射示踪剂,入组患者均未出现示踪剂过敏反应及皮肤坏死。
乳腺癌肿物局部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周围淋巴管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加之局部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等导致淋巴管阻塞,示踪剂引流障碍,影响了SLN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也有研究显示,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并不影响SLN检出率。本研究中,SLN检出率为%,准确性为97.6%,灵敏度为95.0%,假阴性率为5.0%,与相关研究结果(检出率高于97%,假阴性率低于10%)相符,说明局部切除术并未对SLN的检出有显著影响。
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均为乳腺癌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SLN转移有关(P0.05);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位置、手术至SLNB间隔时间、染色方法和病理类型等与乳腺癌SLN转移均无关(均P0.05)。
综上所述,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并未对SLNB的检出率、准确性造成显著影响,且未明显增加假阴性率,SLNB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
推荐阅读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版)发布一年回顾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