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高血压,这个疾病名称,大家都熟悉。但是,到底啥叫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何会变化?是不是抓紧吃药降压?如果血压值,处于正常与异常之间,怎么办?这类细节问题,有时会难倒大夫,普通百姓更是一头雾水。咱们现在就结合近期的2个最新指南的内容,给大家做点解释。
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事儿吧。时间倒回到年11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期间,发布了新版的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超过/90mmHg,变成了/80mmHg。仅仅是10mmHg的变化,一夜之间,在美国达到诊断标准的人数就增加了14%。大批被高血压的群众,再次体验了所谓权威学术机构的逆天威力。
修改标准这事儿了,一直处于口水包围中。AHA,前几天,年4月29日,又推出了补充声明。对于那些1级高血压患者,就是收缩压处于至mmHg;舒张压处于80至89mmHg的人,提供了建议。如果进行3到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没有控制在/80mmHg,而且具有心血管家族史,或者妊娠高血压病史,或者本人属于早产儿,就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当前的医学界,处于精准医疗的起步期,把细节考虑周全,是大趋势。但是,问题不仅涉及到标准修改,而且,更关键是血压测量。因为,血压测量,是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基础,如果测量值不准确,势必造成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治疗,或者使真正的高血压患者漏网,升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针对这个问题,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于年3月发布了血压测量的实践指南。
欧洲的血压测量指南,建议选择经过验证的血压测量设备,那些在普通成年人中适用的设备,对于儿童、孕妇、臂围超过42厘米、心律不齐者,并不适用,需要单独验证。血压计的袖带应该和臂围匹配,尺寸较小,会高估血压;尺寸较大,会低估血压;袖带下端,应该置于肘前窝上方的2到3厘米;袖带下方,可以容纳1根手指。
测量血压,房间温度舒适且安静;测量前30分钟,不要运动、吃东西、喝咖啡、吸烟;测量时,采用坐姿,双脚平放在地面,先放松3到5分钟,再开始测量;测量血压时,不要说话;手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血压测量,2到3次,2次之间要间隔1分钟,将第2次及第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值。如果在诊室测量的血压值,收缩压处于至mmHg;或者舒张压处于85至99mmHg,就要注意评估诊室外血压。
欧洲血压测量指南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者动态血压监测,确认高血压诊断。尤其是没未经治疗,或者根据诊室血压水平,被诊断为1级高血压,并且开始接受治疗的人,更应该重视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此外,还要注意2个特殊现象。第1,是双侧的血压差,如果是初次就诊,应该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如果测量值差异超过10mmHg,需要重复测量;如果差异值超过20mmHg,需要进行动脉疾病筛查。第2,是立位血压,如果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或者糖尿病者,应该测量立位血压。站立且静止1分钟后测量1次;3分钟后,再测1次。如果收缩压降低超过20mmHg,表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欧洲血压测量指南认为,对于家庭血压监测,应该在就诊前的7天内,至少测量3天,分别在早晨及晚上测量;如果已经开始吃降压药,应该在服药前和吃饭前测量;对于那些正在服药,需要定期复诊的人,每周最好测量1到2次血压。通过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理解,血压测量才是关键,有条件者,应该在大夫指导下,进行动态血压测量。此外,就是注意生活方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的体育运动;限制饮食中的食盐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戒烟,限制喝酒。如果采取这些措施,仍然不能降低血压,该吃药就吃药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