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家在阅读文章前,请花两分钟看看视频吧
一份公益,一份感动
男,45岁,癫痫发作、眩晕。最后诊断:胼胝体脂肪瘤Pericallosallipoma胼胝体周围曲线状低密度灶,CT值约-95HUT1WI呈明亮高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呈低信号女性,50岁,左侧胸痛。诊断:双侧锁骨缺如患者患有: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ostosis(CCD)是一种罕见的骨骼发育不良,主要是膜性骨受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62岁,左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术后病理:骶骨脊索瘤女,43岁,查体发现左肺上叶结节。最后诊断:左肺上叶前段原位腺癌,局部考虑伴微小浸润单发mGGN直径小于2cm男性,23岁,查体发现异常。诊断:全内脏转位右位主动脉弓、右位心、腹部各脏器完全转位全内脏转位(totalsitusinversus)临床中较少见,发生率仅1/10万,本症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入院查体时发现。内脏转位分为部分和全部转位两种。其中部分内脏转位,多伴有其他复杂畸形。全内脏转位是一种极为少见的人体内脏解剖变异,系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的位置呈°转位,似正常人的镜面像,而循环、呼吸、消化功能均正常。根据心脏与腹腔内脏的位置关系将右位心分为3类:右位心伴内脏正常位,又称孤立性右位心或右旋心,最多见;右位心伴内脏不定位,发病率次之,常伴有多脾或无脾;右位心伴内脏转位,又称镜像右位心,最少见。内脏转位器官功能往往正常,平时无任何症状,多在无意中或者体检时发现。追问病史,本例患者也是在查体中发现。而部分内脏转位发生其他畸形的概率明显增高,常需进一步检查。有关此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相关的学说也颇多。目前认为,内脏转位的发生主要由于父母某一基因位点同时突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变异,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推测先天性内脏转位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脏旋转发生障碍而形成的,还与家族遗传、染色体结构畸变有关。全内脏转位时器官功能多属正常,可无临床症状。但以下表现可能为内脏转位的征象:生活或劳动时习惯用左手;右侧睾丸位置较低;心脏跳动在右胸。本症通过胸部常规查体即可诊断。X线胸透、钡餐和心电图检查更有助于确诊。女,42岁,腹胀,发现右肾占位,无肉眼血尿。最后诊断:右肾嗜酸细胞腺瘤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之用
更多内容请添加小编
添加小编请大家自报家门(备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