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长肉疙瘩脂肪瘤4味中药,一消一补, [复制链接]

1#

“医生,我皮肤长出一个肿块,会不会是肿瘤,我好害怕。”一位患者不安地询问到。

“瘤子会痛吗?是硬的还是软的呢?”医生询问到。

“软软的,还会移动。”患者回答道。

“最近胃口怎样,体重有没有变化呢?”医生继续耐心地问。

“胃口好得很,昨天还煮了一大锅红烧肉呢,最近体重还涨了。”患者像个孩子一样一五一十地回答。

医生脸上露出了笑容,并用手摸了摸患者的患处,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脂肪瘤。随后开了单子让患者去检查,结果证实确实只是脂肪瘤,并无大概。

西医对于脂肪瘤往往采取定期观察即可,除非瘤子不断长大,就需要手术摘除。

而中医对于脂肪瘤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外科正宗》云:“肉瘤者,软若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

脂肪瘤在中医称为肉瘤,质地软,中医认为该病与脾有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现在人压力过大,忧思过度伤及脾胃,导致脾气郁结,化生为痰,痰气凝聚而成肉瘤。

“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朱震亨《丹溪心法》

朱震亨也认为人体身上长的结核,是因为痰聚而成,不痛不痒。但是对于现在爱美的人来说,脸上或者脖子等处长肉瘤是无法接受的。

既然中医将脂肪瘤定性为脾气郁结、湿痰凝聚所致,我们就应该健脾祛湿,化痰散结。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健脾去痰名方“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组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半夏

半夏辛,温,入脾胃、肺经。

入脾经,辛则燥,所以既能够燥湿,又能化寒痰。

辛能散,故半夏又能消痞散结。

辛能行,故半夏又能行气降逆止呕。

凡是由痰引起的咳喘、眩晕、头痛、腹胀呕吐反胃,还是痰核(类似于脂肪瘤),都可使用。

《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

《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能除瘤瘿。"

橘红

辛、苦,温,入肺、脾经。

辛温散寒,入脾燥湿消痰,兼能行气。

橘红与半夏合用,一来呢,增强化痰除湿之力;又因橘红能够行气,气顺则痰消。中医有云:"治痰先理气"。

二来呢,半夏、橘红都以储藏久的为好,因为放置久了,除湿化痰之功犹在,而无过燥之弊,因此这两个药,一君一臣,方名“二陈”便由此而来。

《纲目》:"下气消痰。"

茯苓

甘、淡,平,入心、肺、脾、肾经。

茯苓甘淡,入脾,能够健脾利水渗湿。脾为生痰之源,健脾以助化痰。

此外,茯苓入心肾,能够宁心安神,用于失眠证。

甘草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总结:该方能够健脾燥湿,理气和中,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方中半夏有小*,煎煮时常加少许生姜以制半夏之*。平时有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出的那种也可用此方。

另外,脂肪瘤平时饮食要清淡,少吃高油的食品,油腻之物易生痰湿;多吃水果素菜,夏日少喝冷饮,适当运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半夜总醒?是心火旺,简单五味药材泡水喝,扑灭心火,镇心安神梅核气,喉咙里有异物?一剂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降逆化痰身上2个穴位,比吃胃药还厉害,每天按一按,健脾胃、助消化都是健脾,参苓白术散和人参归脾丸,它们可以一起吃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