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的新时代丨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保障群 [复制链接]

1#

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沙雅县持续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塑“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防结合服务新模式,不断畅通双向转诊通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6月10日,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中心卫生院一楼大厅,前来就医的患者有序排队。沙雅县第一中学学生艾米热古丽伊明前段时间腿伤初愈,今天她来卫生院门诊进行复查,在经过一系列问诊后,医生告诉她康复效果很好,这让她很开心。像阑尾切除手术、脂肪瘤切除手术等常见的外科手术,卫生院每个月里就有十余例,通过“团体帮院”的形式,在家门口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上级医疗团队的专家诊疗服务,这让像许多和米热古丽伊明一样的患者不再疲于奔波,大家从心里认可这项便民措施。

沙雅县第一中学学生艾米热古丽伊明说:“我现在恢复的特别好,在家门口就能治好,又方便又省钱,现在的医疗政策特别好。”

得益于县域医共体建设,与过去相比,托依堡勒迪镇中心卫生院使用面积由余平方米增长到余平方米,全院医师和执业医师数量翻了数倍,通过双向转诊通道,老百姓在家医院高效、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托依堡勒迪镇园艺场村村民古丽加玛丽艾买提去年由于交通意外导致腿部骨折,医院进行手术后,回家进行休养康复。近两天,县医院的医生推荐她到家门口的卫生院进行钢钉去除手术,术前医护人员通过远程会诊的医院医生联系,为她一对一问诊把脉,确保诊疗效果,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她的钢板被成功取出,且术后效果明显,这让她对医生们连连点赞。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园艺场村村民古丽加玛丽艾买提说:“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技术很好,护士的服务细致周到,很感谢他们。”

医共体建设带来的不仅是设备和医疗技术的升级迭代,从以前的“科包院”到如今的“团体帮院”,众多不同科室、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整体帮扶团队前赴后继下沉到各个卫生院,手把手教学,面对面问诊,一些特色科室和项目也逐渐在基层发育并成熟。医院的指导下,托依堡勒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声名远扬,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科室以传统康复手段为基础,中医外治为特色,医院现代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可开展普通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传统康复疗法十余种,治疗手段丰富,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医生依明艾海提说:“中医康复科现在可以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项目,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而且花费又少,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医院专家每周来坐诊查房、现场教学,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给辖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托依堡勒迪镇卫生院以“团体帮院”模式为抓手,借助资源优势、人才队伍优势、逐步提升各项服务能力,使各族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院住院床位从25张增加到45张,开设临床科室4个、功能科室5个、职能科室3个,并配备D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机、彩超机等大型医疗设备21台,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艾力卡木艾斯凯尔说:“在团体帮扶下,医共体内做到了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通过长驻帮扶和短期派驻的方式,开展了门诊坐诊、查房、定期业务培训,我院医院进修,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近年来,沙医院为龙头,横向整合3家县级医疗机构,纵向联合12个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医疗集团内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医保实际补偿、县域患者下转、群众健康素养、基层诊疗人次、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实现“五上升”,居民自付费用、患者外转率、急慢性疾病患病率实现“三下降”,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沙雅县医疗集团质量管理中心主任陈胜说:“目前通过‘团体帮院’实现了县乡一体化管理,着力打造标准化手术室、特色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中医理疗,口腔等。通过常驻帮扶和短期派驻的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同时,医院、医院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关系,大力实施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下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