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淑娅通讯员陈国栋)近日,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内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此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内镜下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填补了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谢谢医生解决了我的痛苦,现在恢复的很好……”出院时,家住牡丹区皇镇60岁的李先生说道。原来,李先生在10月11日左右的时候出现不能吃饭,进食固体食物时偶有哽咽感,为查明原因,李先生于10月18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李先生办理了住院,第二天,医生安排李先生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是食管黏膜下隆起,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建议李先生行进一步检查,即超声胃镜,经过交流与沟通,10月24日,医务人员为李先生做了超声检查,结果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物2厘米,医生考虑是肿瘤。
对此结果,医生建议李先生做内镜黏膜下食管剥离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康复迅速、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消化内科二病区主治医师马晓辉在为李先生讲明该手术后,李先生及其家人表示同意该手术。
10月25日,马晓辉为李先生做了内镜黏膜下食管剥离术,并于当时取了病理组织,手术时间40分钟,过程顺利。10月26日,病理结果提示是食管黏膜下肿瘤。术后,医务人员给予李先生抑酸、营养支持及护胃补液治疗。手术很成功,11月2日,李先生出院回家休养。
据马晓辉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适用于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巨大平坦息肉大于2厘米的患者;食管黏膜下肿物,比如来源于交界性肿瘤、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的患者。而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主要应用于消化道的早期粘膜癌变及粘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此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填补了该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